電子廢棄物回收行業興起,裂解爐市場迎來新機遇
? 全球電子廢棄物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——2023年總量已超過5700萬噸,預計2030年將突破7000萬噸。在這一浪潮下,傳統的焚燒、填埋等低效回收方式正被淘汰,而裂解爐技術憑借高回收率、低污染等優勢,成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的核心裝備,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。
? 傳統電子廢棄物處理方式(如酸浸、露天焚燒)不僅污染嚴重,且金屬回收率不足60%。而裂解爐通過高溫少氧熱解(350-850℃),將電路板、鋰電池等分解為銅、鋁、稀貴金屬和“黑粉”(含鋰、鈷、鎳等),金屬回收率提升至95%以上。例如北斗機械的線路板裂解爐采用了雙層間接加熱設計,廢氣可通過回收裝置回收繼而循環利用,實現“零煙氣排放”。
? 而在政策與資本雙輪驅動下,千億市場正在加速形成。但同時各國也紛紛出臺相應政策,倒逼行業升級。我國去年一個關于新能源廢舊電池綜合利用的文件中提到,要求符合相關規定的電池回收企業必須配備自動化裂解設備。歐盟的《新電池法規》設定2030年鋰回收率70%的目標,推動了裂解爐出口需求。印度電子廢棄物新規雖引發爭議,但強制回收政策也刺激了本土裂解爐采購。同時,全球許多資本已經主動出擊,著手布局。例如許多私募基金正在密集布局,一家具有AI裂解系統技術的企業獲得了5億元融資,估值達傳統廠商3倍。而一些大型車企也在加速入場:比亞迪自研疊片極芯裂解技術,特斯拉投資Redwood Materials,爭奪資源話語權。
? 展望未來,電子廢棄物不再是污染環境的“有害的東西”,而是變成了一種新型礦(非傳統意義)。裂解爐技術的突破,正推動電子廢棄物環保再生。未來五年,掌握核心裂解技術的企業,不僅將主導千億回收市場,更可能重塑全球資源供應鏈格局——畢竟,在碳中和時代,誰掌控廢料再生,誰就掌控未來原材料定價權。